返回首页
客户端下载

山东脱贫攻坚简报第61期

来源: 政策调研组 2016-08-08 10:17

  【编者按】近日,全省产业精准扶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济南召开,副省长、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赵润田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商务厅、省旅游局、省供销社等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并作专题发言。现编发部分发言,供学习参阅。

  发挥综合职能优势 全力支持产业精准扶贫

  国务院召开全国产业精准扶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省发展改革委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具体贯彻落实意见。发挥综合职能优势,全力支持产业精准扶贫。

  一、着力抓好脱贫规划编制。按照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部署要求,与省扶贫办一起,加快编制全省“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重点围绕产业脱贫、易地扶贫搬迁、生态补偿、教育脱贫、社会保障兜底等“五个一批”,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工程,精准设计脱贫路径和进度,研究提出差别化扶贫方式和措施。认真做好与国家、省“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专项规划的衔接,组织开展脱贫攻坚规划咨询和第三方评审,研究制定全省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摘帽脱贫滚动计划,提出脱贫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切实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重大政策举措,变成具体可操作的项目,进一步增强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权威性。

  二、着力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是精准脱贫的重要创举,是生态脆弱地区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实现可持续脱贫的重要途径,目的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问题。“十三五”期间国家下达我省17000人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任务,以及需同步搬迁的29445人。积极做好牵头实施工作,认真落实好全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加快推进年度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今年重点解决好706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推进中,统筹做好土地和住房分配、迁出区生态修复和土地复垦、户籍迁移、上学就医、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工作,多措并举促进搬迁户就业增收,做好安置区建设与产业发展、技能培训的有效对接,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同时,扎实推进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试点和大中型水库特困移民避险解困试点工程建设,今年启动实施东平、鄄城、平阴、梁山等4个县滩区二期试点工程,涉及6个乡镇、11个村,搬迁安置2619户、806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4户、528人。

  三、着力抓好光伏产业扶贫。大力实施光伏扶贫行动,落实好光伏扶贫专项实施方案,重点扶持无集体经济收入或集体经济薄弱、资源缺乏的扶贫工作重点村,以及无劳动能力、无资源、无稳定收入来源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着力增加贫困人口资产收益。从支持模式上,既鼓励采取整村推进方式,利用贫困村、贫困户屋顶和庭院空闲地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收益直接归贫困村或贫困户所有;也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利用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土地、农业大棚或设施农业等建设集中式光伏电站,土地租金、投资入股等收益统筹用于贫困村或贫困户脱贫致富。力争通过3年时间,光伏扶贫工程惠及1000个扶贫工作重点村、10万个贫困户,其中,2016年建设50.7万千瓦,覆盖3万建档立卡贫困户。抓好光伏扶贫示范县创建工作,每年优选2-3个县(市、区),积极争取国家光伏建设规模,支持临沂市沂蒙老区创建国家光伏扶贫示范工程。切实做好光伏扶贫规划编制工作,力争年内出台。

  四、着力抓好政策项目扶持。围绕产业精准扶贫,加强扶贫信息数据精准对接,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等中央部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在中央预算内投资、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专项债券等方面,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重点倾斜。积极推进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加大对沂蒙革命老区等重点扶贫区域政策倾斜,创新东西协作扶贫机制,鼓励沿海先进地市结对帮扶中西部地区,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均衡发展。着力推进贫困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优先支持贫困地区符合条件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项目,推动一产接二连三,进一步拉伸农业产业链条,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围绕股份合作、订单合同、服务协作、流转聘用等利益联结模式,健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人口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突出重大项目带动,加快推进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危旧房改造、义务教育改薄、农网升级改造、三相动力电村村通等重点工程,夯实贫困地区发展基础,着力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省发改委)

  加大财政投入 创新政策机制

  全力支持产业精准扶贫

  产业扶贫是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治本之策。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创新机制,从五个方面发力,积极支持做好产业精准扶贫工作。

  一、加大产业扶贫投入,增强财政保障能力。今年,在财政收入增速回落、减收增支因素较多的情况下,省财政年初通过优化支出结构、压减一般性开支、盘活存量资金等措施,落实专项扶贫资金17亿元,资金规模连续第三年实现翻番。同时,对各专项涉农资金,除据实结算的普惠性资金以外,一律按照20%比例用于扶贫。近日,省级在分配地方政府债券额度时,又明确各市从中新增安排不少于14亿元,上不封顶,专项支持贫困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各级财政部门也要认真履职尽责,积极发挥产业扶贫投入的“主力军”作用,将专项扶贫资金、涉农资金和债券资金重点向产业扶贫倾斜,为重点产业扶贫项目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二、加强资金统筹整合,汇聚产业扶贫合力。为优化财政涉农资金供给机制,近期国务院启动了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省财政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意见,选择部分脱贫任务比较重的县(市、区)启动这项试点。对安排试点县的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金,由各试点县统筹用于扶贫开发,重点用于产业精准扶贫项目,省级不限定资金在试点县的具体用途。未开展试点的县,也要结合当地产业扶贫规划,加强与上级各项涉农资金的衔接,加大资金统筹安排力度,提高资金安排使用的规模效应。

  三、设立产业扶贫基金,放大财政资金效益。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省财政三年筹集资金70亿元,设立特色产业、小额贷款担保、公益事业三项扶贫基金,其中前两项基金都用于产业扶贫。特色产业基金主要采取直接补助、周转使用、贷款贴息等方式,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支持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发展种植、养殖、加工等特色产业,实施电商、光伏、乡村旅游等项目。小额贷款担保基金面向贫困人口,以及带动扶贫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照担保基金放大5-10倍的规模,为其发展特色产业提供贷款担保。基金管理办法将于近期印发,各地要提前了解贫困群众的政策需求,认真研究基金运作模式,精心运营管理好基金,切实发挥好基金的引导带动作用。

  四、创新财政帮扶政策,提高产业扶贫成效。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创新产业精准扶贫帮扶政策,完善产业扶贫精准对接机制、利益联结机制、稳定收益机制,避免产业扶贫与脱贫致富“两张皮”,让贫困群众切身感受到产业扶贫的实际成效。对相关产业资金支持的项目,要以与贫困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为立项前提。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资金,要重点对吸纳贫困人口就业30人以上或带动贫困户10户以上的给予支持。财政资金投入到农业、光伏、乡村旅游等产业项目形成的资产,可折股量化到贫困人口。财政支持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的集体经济收入,要明确一定的比例和数额对贫困人口进行补助,帮助贫困人口培育稳定的增收来源。

  五、加快资金支出进度,促进政策尽早落地。目前,省财政已将专项扶贫资金和相关涉农资金分配下达。为解决支出进度慢的问题,省财政建立了资金月报统计制度,近期还将组成10个督导组,对各市进行专项督导。市县财政部门务必按照规定时限将资金拨付到位,对确无启动资金的,可根据实际情况预拨部分资金,构建资金“绿色通道”,坚决杜绝“项目等钱”的现象。同时,积极会同主管部门,加快项目论证,改进项目管理方式,切实解决“钱等项目”的问题。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确保扶贫资金安全有效使用。(省财政厅)

  发挥为农服务优势 全面参与精准扶贫

  供销社作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省供销社党组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研究确定到2017年底,全系统帮扶2万户、5万人实现脱贫,并帮助30万贫困农民节支增收。全省供销社充分发挥“服务规模化+农民组织化”的优势,以“合作社+贫困户”为主要方式,通过利益联结、定向帮扶、就业安置、创业扶持等途径,初步探索出“三脱四助一扶持”产业扶贫路子。

  “三脱”是指:一是依托农民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推行“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即组织引导贫困农民采取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加入供销合作社领办创办的农民合作社,带领贫困农民开展规模化生产经营,在合作社内部建立按股分红和按交易量返利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对贫困户实行保底分红,形成带动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供销社系统已领办13068个合作社,将带动1.3万贫困户、近3万人脱贫。二是通过开展村社共建带动脱贫。推广枣庄市山亭区供销社开展的带小户、带散户和帮扶贫困户脱贫的“两带一脱”经验,由供销社党员和合作社能人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实行点对点定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共建村已达10874个,将带动1万贫困户、2万人脱贫。三是依托为农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中心帮扶贫困户脱贫。充分发挥已建成的650处为农服务中心作用,将贫困户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免费对其提供测土配方等服务,优先安排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达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效果。发挥2332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经营服务网络优势,优先扶持贫困户开设日用品和农资、代收代缴等经营网点,安排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业,拓宽贫困人口增收渠道。

  “四助”是指:一是通过社有出资企业助力扶贫。以1300多家农资、棉花、果品、烟花爆竹、再生资源、连锁超市、农产品公司、农业服务公司等出资企业为依托,大力推进以土地托管为切入点的服务规模化,实施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不断提升社有企业对精准扶贫的支撑作用,帮助20万贫困人口节支增收。二是通过发展农村特色经济助力扶贫。将农村特色资源优势与供销社的经营服务优势相结合,推动基层供销社大力发展农村特色种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以及生态观光旅游、采摘休闲、农家乐等新型产业,帮助5万贫困人口增加收入。三是通过农村电子商务助力扶贫。发挥山东供销京东农贸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依托供销社电子商务服务网点,优先推销贫困户的农副产品,支持服务贫困户开办网店,给予技术指导培训,争取资费补助政策等,使5万贫困人口从中受益。四是通过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助力扶贫。结合供销社实施的农民社员素质提升工程,针对贫困户的实际情况,由基层供销社和农民合作社负责,对5万贫困人口开展农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加快由“输血”向“造血”转变,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脱贫致富的能力。

  “一扶持”是指:加大精准脱贫资金扶持。今年省供销社已从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专项资金中拿出20%共2000万元,用于精准脱贫,这一措施将持续三年。为确保脱贫任务完成,将精准脱贫列入系统综合业绩考核,对没有完成年度任务的,降低一个考核档次。截至5月底,全省供销社认领5万贫困人口已全部到位,并对致贫原因和资源条件等情况初步分析,分类制定了帮扶措施,做到了“一户一策一册”。(省供销社)

编辑:沈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