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客户端下载

山东脱贫攻坚简报第78期

来源: 政策调研组 2016-09-09 10:01

【经验交流】

  聊城市全力打好金融扶贫“组合拳”

  为充分发挥信贷资本在脱贫攻坚中主力军的作用,聊城市立足本地实际,积极唱好金融扶贫重头戏,下大气力拓展各类金融扶贫渠道,着重从五个方面大力推进金融扶贫工作。

  一是政府主导,搭建平台,积极推动金融机构参与脱贫攻坚。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金融扶贫工作的意见》,成立了市委副书记挂帅的金融扶贫专项领导小组,召开了金融扶贫推进会,层层举办金融扶贫培训班。按照“政府主导、银行支持、龙头带动、农户参与”的“四位一体”扶贫融资模式,在市级和每个县(市区)成立重大扶贫项目融资平台和扶贫融资担保公司,统筹市、县财政资金共2.44亿元(其中市级1亿元)用于扶贫贷款担保和贴息,撬动和放大10倍信贷规模;制定了对金融部门参与扶贫成效的考核办法,联合人民银行、银监局对各银行每半年进行一次考核,并与财政资金存款相挂钩;出台了《聊城市金融扶贫担保基金使用管理办法》、《聊城市金融扶贫贷款贴息管理办法》,规范扶贫贷款审批和办理程序,实现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风险可控。

  二是借助外力,发掘内力,大力发展小额扶贫信贷业务。依托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在冠县、莘县成立农民资金自立服务社,为农村中低收入贫困农户提供无抵押、无担保、高效便捷的小额信贷支持,共发放小额贷款4426笔,累计6063万元,支持2213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今年又与中和农信有限公司签约,在其余6县(市区)推广这一项目,由中和农信对每个县(市区)注资3000万元,且可滚动增资,实现了该项目全市农村全覆盖,为全省首个全覆盖的市;目前,新成立自立服务社的6个县(市区)机构人员已到位,不久即可开展扶贫贷款业务。同时,该市通过财政支持、业务指导、规范监管,大力扶持发展农户资金互助组织,目前全市已有101家,为10952户贫困户提供贷款8235.7万元。创新信贷产品,组织各银行精准对接扶贫需求,加大扶贫资金供应。对有劳动能力、有致富愿望的贫困户,开展“富民农户贷”,增强造血功能,激发内生动力;对无劳动能力的,按照产业链带脱贫的思路,开展“富民生产贷”,支持和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带动贫困户,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截止目前,两项贷款共发放2.12亿元,带动贫困户2038户实现增收。

  三是积极争取政策性信贷资金,推动产业升级带脱贫。根据聊城实际,积极与国发行、农发行对接,开发出“富民项目贷”信贷产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性金融资金,依托市县财政融资平台,为全市危房改造、贫困连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养驴扶贫、光伏扶贫、特色种养等大型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做好扶贫开发与科学发展相结合的文章,实现银行、企业、贫困户多方共赢。目前,市扶贫办正与市农发行进行对接,计划争取项目贷款5亿元,依托与北京首农集团达成的战略合作协议,新建高标准可追溯绿色蔬菜智能大棚1万个,租赁给贫困户进行蔬果种植增收;融资4亿元,在各级党政机关楼顶、水库大坝等公共设施上建设扶贫光伏电站50兆瓦,所得利润全部用于插花贫困户的脱贫。同时,还与华润绿色发展基金达成合作意向,由聊城市财政金融发展公司向农发银行融资1亿元,华润公司出资4亿元,建立聊城绿色发展产业基金,发展光伏+养驴、光伏+大棚产业,以产业链带脱贫的方式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同时,充分发挥支农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导向作用,对用于扶贫信贷投放的金融机构优先给予再贷款支持,对扶贫龙头企业签发的票据优先办理再贴现。目前,已向阳谷县、莘县和冠县3个扶贫重点县发放扶贫再贷款1.3亿元,向涉农金融机构发放支农再贷款3.35亿元。

  四是用好金融杠杆,撬动企业参与扶贫。市政府出台《鼓励各类企业下乡扶贫的优惠政策》,对在贫困村建厂、加工车间或生产基地的各类企业和经营主体,提供无抵押、无担保贷款支持并贴息两年,提供不少于10亩的建设用地指标,充分调动企业参与下乡扶贫的积极性。截止目前,全市已对71家规模以上企业发放了扶贫贷款,放贷1.33亿元,带动1330户贫困户实现增收。

  五是加大保险机构参与扶贫力度,有效提升扶贫风险保障水平。着力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升级,在持续扎实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开办商业性农业保险项目,培育养鸡、油用牡丹、西瓜、阿胶黑毛驴等特色农产品保险,全面保障农户利益。今年上半年,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8593.8万元,承保小麦、玉米、棉花892.11万亩,支付赔款207.33万元;黑毛驴养殖保险实现保费收入83.49万元,承保黑毛驴约1.4万头,支付赔款72.85万元,有力支持了养驴扶贫的发展。积极开展人身健康保险,进一步提高大病医疗保险的服务效率和覆盖率,探索开展养老补充保险、住院补充保险等业务,有力解决了城乡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重点推出产业类保险项目,培育涉农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小微企业信用保险等险种,制定《小微企业信用保险服务方案》,通过保险的信用保障,为农户提供增信服务,提高小微企业防范金融风险、解决贫困地区创业人员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聊城市扶贫办)

  岱岳区创新路径 推进产业精准扶贫工作

  岱岳区立足实际、创新思路,精心谋划以产业培植为引领的“造血式”扶贫路子,“种、养、加、游、光、电”六轮驱动,

  一、发挥优势,做强“农业+扶贫”

  按照“一镇多品、一村多策、一户一法”的思路,根据地方特色和个人意愿,以挂靠大企业、嫁接老项目、培育新基地为手段,进一步提升种养加产业规模和档次,通过产业带动65%的贫困人口增收脱贫。一是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在贫困村建立种植、养殖生产基地或购销基地,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以订单生产、合作协议、产销对接、股份合作等方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拓宽脱贫增收渠道,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区青年企业家协会扶贫就业基地以青青农场为依托,吸纳41户贫困农民就业、帮扶500余户贫困户发展绿色蔬菜种植,实现了企业发展和群众脱贫的双赢。全区132家农业龙头企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总面积达到45万亩,发展一村一品示范镇6个,蔬菜专业村102个,示范带动贫困户年增收1000元以上。二是新型经营主体引航。引导贫困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由合作社负责统一品种、技术、收购和销售,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发挥家庭农场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贫困户结对帮扶活动,利用家庭农场的技术优势,为贫困户从事种植、养殖提供指导服务。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家庭农场分别达到1237家、143家,带动4500余户贫困户脱贫,人均年增加收入3000余元。良庄镇高胡庄村利用扶贫项目资金安装微滴灌设备,成立大樱桃专业合作社,建成大樱桃休闲采摘基地600余亩,带动群众种植大樱桃5000余亩,年人均增收4000余元,370户815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三是土地流转撬动。充分发挥区、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作用,积极推介有流转意愿的贫困户信息,支持贫困户以土地经营权、劳动力入股等形式加入合作社,促进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化马湾乡周家庄村流转土地500亩,成立专业合作社,打造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草药种植基地,实现村集体增收5万余元,通过优先安排务工, 22户、55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四是农业科技助力。组织开展科技进贫困村活动,推广稳产增产和抗灾减灾技术,实现每个贫困村都有包干技术人员、户户得到技术服务。徂徕镇樱桃园村定期举办果树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培训班,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先后培训果农1200余人,果树经济效益提高了40%,人均增收3000元,带动151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二、整合资源,做响“旅游+扶贫”

  着力推进旅游业发展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发展,突出景区带动、乡村旅游、就业创业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扶贫,以旅游大发展带动脱贫攻坚。在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方面,发挥徂徕山、大汶河、大汶口文化等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引进山东龙岳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泰安岳海集团等企业投资旅游景区开发,先后打造了太阳部落、刘老根大舞台等旅游大项目,在土地流转、劳动力就业等方面优先向贫困户倾斜,吸纳和带动贫困群众创业就业、增加收入,累计直接带动贫困地区1.2万余人、间接带动2万余人就业创业,带动2000余人脱贫。在乡村旅游发展方面,以山水休闲度假、平安养生养心为主题,加大招商引资和开发建设力度,培育“泰山人家,山水田园”的品牌,重点在环境优越、交通便利、意愿强烈的村特别是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并给予规划、资金、政策方面的支持。截至目前,全区共打造省级旅游强乡镇8个、省级旅游特色村13个,徂徕镇获评山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道朗镇里峪村、二奇楼村被评为“好客山东最美乡村”。在依托旅游创业方面,围绕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精品园场,优先安排贫困户参与农事、保洁、旅游站点服务等工作。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因地制宜发展农家乐、采摘园、开心农场、垂钓乐园、休闲农庄等。截至目前,全区发展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1个、休闲渔业示范点2个、省级精品采摘园8家、“泰山人家”187家,“好客人家”星级农家乐42家。通过旅游带动,全区先后有450户贫困户通过发展农家乐创业增收, 2100余名贫困人口实现打工就业增收。

  三、搭建平台,做活“电商+扶贫”

  发挥“电子商务示范区”优势,借助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落户的契机,鼓励和扶持有一定文化水平、富有创业愿望的贫困人口,开办淘宝网店、开发电商产品、参与物流配送等,实现创业就业增收,确保10%的贫困人口通过发展电商实现脱贫。一是促思维转变。针对有意愿从事电商行业的贫困户,举办电子商务应用、电商零基础创业等培训班,多层次、多方面培育电商应用人才,增强电商意识,提高专业技能。二是引电商进村。针对贫困村大力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和订单农业,在淘宝网、农村淘宝等第三方平台上开设扶贫网店,帮助贫困户代销农特产品,打造优质农产品电商品牌,带动农村电商特别是贫困地区电商发展。目前,全区已建成村淘区级服务中心和村级服务站63个,今明两年计划新建农村淘宝服务站10家以上,交易额年均增长30%以上。徂徕镇南上庄村张兴隆通过开办农村淘宝店,经营本地土特农产品,吸收12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就业,年人均收入1.8万元。三是推园区建设。充分发挥泰山青春创业电子商务产业园、泰山钢材电子商务产业园、鎏光溢彩电商产业园、跨境电商产业园“四大电商产业园”的载体作用,筛选贫困村特色优质产品实现网上销售,解决贫困村农产品卖出难问题,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参与电商环节,带动贫困村经济发展,增加贫困户创业就业收入,实现电商脱贫。

  四、积极推广,做大“光伏+扶贫”

  大力引进光伏项目,帮助5%的贫困人口发展光伏种植、光伏养殖,力争做到贫困农户用电不花钱、卖电有收入。一是采取“一户一站”模式。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和异地扶贫搬迁工程,在贫困户屋顶或院落空闲地,建设与建筑物相结合的3—5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实现全额并网发电,发电收益归贫困户所有。二是采取“农户合作”模式。对自有房屋不具备安装条件的贫困户,由村委会牵头组建光伏合作社,另行选址建设40—80千瓦地面分布式电站,发电所得收入由参与农户自行分配。三是建设小型光伏电站。在具备条件的贫困村未利用地、农业大棚或设施农业基地建设50—100千瓦小型光伏电站,发电收益归贫困村或贫困户所有。四是建设大型光伏电站。鼓励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参与大型集中光伏电站建设,采取农光互补的模式,吸纳贫困群众直接参与项目建设运营,按比例抽取项目发电收益补贴贫困村、贫困户。道朗镇以朗瓦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为基础,打造南部山区光伏发电产业项目,辐射带动10个村,其中省市级贫困村4个项目建成后,可带动150余人就业,吸纳41户贫困户就业增收。角峪镇晶科、华润风电等项目已完成签约,年内实现运营。大汶口镇230兆瓦光伏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将实现光伏发电与蔬菜、花卉、食用菌种植等多种形式结合,可带动700余人就业,吸纳380户贫困户就业增收。(泰安市扶贫办)

编辑:沈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