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客户端下载

山东脱贫攻坚简报2017年第23期(总第160期)

来源: 政策调研组 2017-03-14 16:02

【经验交流

 

返乡创业青年成为临沂脱贫攻坚生力军

 

    临沂市是农业大市,也是劳务输出大市,近年来,随着发展环境日益完善,大批农村外出青年纷纷返乡创业。政府因势利导,把扶持返乡青年创业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积极搭建平台,使大批返乡创业青年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强大活力,更成为脱贫攻坚的一支“生力军”。2016年全市返乡创业青年9000多人,创办实体5600多家,带动贫困户1.6万户,贫困人口3万多人,脱贫8200多户,1.8万人。

一、各展所长,返乡创业青年积极参与精准扶贫

返乡创业青年具有眼界开阔、思维活跃、长计在身、富有激情的优势,他们结合各自所长,从不同的角度寻求创业的机会,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通过吸纳就业、入股分红、爱心捐赠等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

    (一)盘活资源带动脱贫。曾经在老百姓眼里平淡无奇的乡村风貌、日常用品,甚至看作“累赘”的废弃房屋、闲置场地,在眼光超前的创业青年眼里都是可以开发的资源。他们通过把这些资源进行整合、改造、提升,进行市场化开发,带动村增收、户脱贫。毕业后一直从事艺术设计的宋娜,在脱贫攻坚“新孟良崮战役”打响后,带领自己的创业团队,从杭州回到家乡,选择沂南县岸堤镇朱家林村,开始了生态艺术社区建设。不到一年时间,在政府扶持下,宋娜克服种种困难,多方募集资金,总投资2400万元,一个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三生三美”的永续社区已经初具雏形。她会同村里的党员干部群众探索村增收户脱贫的路子。村集体通过成立旅游服务公司、劳务合作社,流转土地,由原来的一个集体经济空壳村实现了村集体年增收近50万元。村民通过分红、就业、参与旅游服务业的经营,年收入可达2万元。

    (二)发展“电商”带动脱贫。发展农村电商有利于降低交易和流通成本、增加商业机会,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和农民收入、促进创业就业。但对贫困地区来说,电子商务仍然是新生事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很多。如,产业基础薄弱、观念信息滞后等“瓶颈”制约因素。而这恰是返乡创业青年的用武之地。蒙阴县垛庄镇古泉村返乡创业青年刘元江,认准了家乡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在淘宝网上注册开了“沂蒙特产”、“美味沂蒙”2家网店,主要经营销售地瓜、花生、苹果、板栗、红枣、山楂等70多种土特产休闲零食类产品,2016年营业额突破了3000万元。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召,刘元江先后和32个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子,通过发挥自身特长,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合作、吸纳就业、培训创业和代销服务“五项合作模式”,帮助这些贫困户全部实现稳定脱贫。

    (三)兴办工厂带动脱贫。“就业一人、脱贫一家”, 精准就业扶贫是要让劳动者能够获得自食其力的能力和机会,让扶贫具备造血功能。部分返乡创业青年利用自己的务工经历以及积累的人脉资源,吸引家乡闲散劳动力,创办了广受群众欢迎的就业、持家两不误的“扶贫工厂”。蒙阴县常路镇五沟峪村青年刘端存,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合资玩具公司做设计师。在积累了一定的资源和经验后,刘端存返回家乡创办了玩具工厂。他与周围村庄签订村企共建协议,在偏远的村庄设立加工点;与贫困户签订加工扶贫合同,将有条件的贫困户“劳力”变“财力”,带动了40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让留守妇女们坐在炕头挣了钱,所帮扶的21户贫困家庭,年底前能实现全部脱贫。

    (四)创办基地带动脱贫。“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不但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规模化、效益最大化,而且让农民绕开技术难题,规避市场风险。创办各类特色生产基地,带领群众致富、贫困户脱贫,成了返乡创业青年的选择。陈学庆是莒南县石莲子镇陈家白崖村人,20153月,返乡创业的他在镇政府的帮助下,流转了260亩土地,创办了香菌业种植基地。2016年春,第一批8个大棚的玉皇菇产量达到80万斤,实现净利润200万元。基地吸纳近30名贫困户及其子女在这里打工,每天可以拿到110元工钱。20164月,陈学庆与石莲子镇卞家汀合村的47户贫困户签订扶贫协议。他采取保姆式帮扶措施,负责建设大棚,提供菌包,保底价收购。目前,第一批16户贫困户家里的大棚已经建设完毕,就等气温回暖后投放菌包。

 二、因势利导,政府搭起返乡创业青年参与扶贫平台

通过深入调研,在充分了解返乡创业青年最需要哪些支持的基础上,临沂市出台系列扶持政策,为返乡青年创业、参与脱贫提供全方位支持。

(一)开展创业就业培训。全市以职业院校为载体,依托沂蒙红色教育基地,对有致富带头能力的青年开展创业培训,通过现场教学的方式,提升青年创业技能,强化带动贫困群众脱贫的意识。全年共培训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2365人次,农村致富带头人4951人次。同时,为满足企业用工需求,结合企业岗位技能需求和贫困群众个人意愿,开展实用技能培训,采取定向培训、订单式培训等形式,全年开展实用技能培训18223人次。

(二)实施创业奖补政策。培训合格并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的返乡青年,可申请最高不超过1800元的创业培训补贴。对首次领取小微企业营业执照、正常经营并在创办企业缴纳社会保险费满12个月的创业者,给予1.2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同时为创业青年提供工商、税务、金融、土地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

(三)提供资金信贷支持。自主创业的返乡创业青年,可申请最高不超过1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贷款一年到期本息结清后,由政府财政全额贴息。创办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可申请最高不超过3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贷款一年到期本息结清后,补贴贷款基准利率的50%。在此基础上对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的经营主体,按每带动1名贫困人口给予5万元优惠利率贷款、财政年贴息3%的富民生产贷。

(四)实行项目跟踪服务。每个县确定20个项目由县级领导进行帮扶,每个镇街确定了10个项目,由镇街班子成员进行帮扶,要求定期走访,及时靠上协调解决青年创业、带动脱贫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扎实推动返乡创业青年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际成效。

(五)给予典型荣誉激励。为激发返乡创业青年参与脱贫攻坚的热情,扩大创业青年的影响带动能力,全市选取一批创业扶贫典型,进行隆重表彰,授予“青年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称号。同时,对政治素质过硬、热心脱贫攻坚的创业青年典型进行组织培养,优先发展为共产党员,选进村班子,在带动村集体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奔康致富,返乡创业青年带来农村深刻变革

返乡青年在接受外面世界的洗礼后,通过参与脱贫攻坚,把实现自身价值与回报乡亲的目标统一起来,为一度贫困的农村带来了积极的变化。

(一)带来了发展所需的丰富资源。返乡创业青年多有在经济发达地区务工的经历,他们掌握了相关领域的新技术,成为某一行业专门人才,并且积累了创业所需的资金、信息、市场等资源,这些都是目前加快农村发展,快速改变落后面貌的宝贵财富。

(二)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返乡创业青年带给农业经济的改变是颠覆式的,生产方式的工业化、经营方式的互联网思维、先进技术的引进、风险评估、品牌战略等,都冲击改变着旧有的生产模式,带动农户收入成倍增长。扶贫工厂、产业基地、电子商务、休闲旅游等创业项目推动农业生产向二、三产业延伸,加速了新型农业的“新六产”变革。

(三)创造了农村新的发展机会。返乡创业青年盘活了农村资源,让曾经闲置的资源成为创造财富的源泉;门槛低、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拓宽了收入渠道;大量创业资金的投入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改善了农业装备水平,进而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激发了农村的发展活力。

(四)提升了村级治理水平。返乡创业青年思想观念接轨现代文明,影响提升了村民民主意识;优秀青年进班子,改变了村班子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思想保守状况;创业项目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解决了“无钱办事”的难题;返乡创业青年扎根农村,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留守儿童、老人问题;他们大多具有较高社会责任感,示范引领着农村新风尚。(临沂市扶贫办)

 

泰安市实施“一三四五”扶贫工程

 

泰安市结合实际,确立实施一三四五扶贫工程,即突出基本完成脱贫任务“这一目标”;完善建档立卡数据体系、“1+28”政策体系、脱贫攻坚考核评价体系三个体系;聚合党政包保、社会参与、农村干部、群众主体四大力量;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易地扶贫搬迁、社会兜底保障、能力素质提升五大突破,确保年内完成5.86万省定标准贫困人口脱贫。

一是抓牢抓实“建档立卡”这个基础。严把扶贫对象动态调整、脱贫对象精准退出“两个关口”,以脱贫成效为依据,以群众认可为标准,认真做好建档立卡扶贫对象数据情况核对工作,确保数据信息准确真实,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建立稳定脱贫机制,让贫困群众在稳定脱贫基础上,逐步走上致富道路。搞好扶贫开发综合平台建设,发挥好脱贫攻坚指挥“中枢”的作用,为扶贫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提供保障。

二是抓牢抓实“产业扶贫”这个重点。契合贫困群众需求,因人因地选好脱贫路子,特别是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突出抓好乡村旅游、电商、光伏“三大扶贫行动”和“种养加”特色产业扶贫,挖掘老项目、嫁接老项目、培育建设好新项目,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形式,把贫困人口纳入产业发展链条,让贫困户更多分享产业发展红利。推广“扶贫车间”就近就业模式,支持在外发展人员返乡创业,加快形成产业优、创业兴、就业好的产业就业扶贫格局。

三是抓牢抓实“项目建设”这个载体。完善扶贫项目立项、审批、实施、验收、评估等管理制度,加强扶贫开发项目库建设,搞好贫困户受益分配确认,积极破解项目用地、资金缺口等瓶颈制约,在确保质量、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建设进度,让贫困群众尽早受益。加强项目后续管理,探索建立扶贫资产资金管理使用长效机制,实现扶贫资产保值增值,让贫困群众稳定受益、长期受益。

四是抓牢抓实“资金整合”这个支撑。在积极争取上级“真金白银”的同时,深化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多渠道进水、一个龙头放水”,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财力,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项目用于脱贫攻坚。充分发挥金融资本的杠杆作用,创新金融扶贫产品,推行“政府、银行、担保、保险”四位一体贷款模式,让更多“金融活水”助推脱贫攻坚。严格扶贫资金绩效管理,搞好“嵌入式”审计督察,筑牢扶贫资金监管防线,确保扶贫资金投向明确、拨付及时、发挥效益。

五是抓牢抓实行业帮扶这个关键。全面落实好“1+28”政策体系,整合行业部门力量,全面深化“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相关工作,大力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稳妥推进移民避险解困、黄河滩区迁建、易地扶贫搬迁,积极做好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科技扶贫、交通扶贫、水利扶贫和危房改造等工作,完善助学、启智、医疗救助、社保兜底等帮扶措施,不断提升贫困群众脱贫奔康的工作水平。

六是抓牢抓实“社会统筹”这个助力。完善社会帮扶供需对接机制,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组织优势,深入推进“百企帮百村”、“菜单式”志愿服务扶贫、青春扶贫、巾帼脱贫等特色扶贫活动,积极搭建“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扶贫济困平台,最大限度地挖掘、整合、运用好各方面的资源,凝聚全社会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七是抓牢抓实“宣传引领”这个导向。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把镜头聚焦扶贫一线,搞好扶贫宣传报道,开展好“10.17”扶贫日活动,大力宣传扶贫开发、扶贫济困的先进事迹、鲜活事例,总结推广脱贫攻坚的创新举措、亮点做法,形成一批富有地域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泰安经验”,唱响扶贫“好声音”,凝聚扶贫正能量。

八是抓牢抓实“督查考核”这个保障。严格落实“责任书”“军令状”,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围绕脱贫攻坚的重点工作、重大事项、重要节点,采取综合督查、专项督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定期不定期开展脱贫攻坚督查巡查,搞好贫困群众满意度调查,设“闹钟”、挂警示,以动真碰硬的督查问责把导向亮起来、让工作实起来,推动县乡村整体动起来、干部群众齐心干起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硬仗。(泰安市扶贫办)

编辑:沈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