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客户端下载

山东脱贫攻坚简报2017年第54期(总第191期)

来源: 政策调研组 2017-06-23 12:26

经验交流

 

山东金融系统创新支持就业扶贫模式

 

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积极指导全省金融机构,围绕就业扶贫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形成了多种金融支持就业扶贫模式,有效带动了贫困户就业脱贫。至3月末,全省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就业扶贫贷款188亿元,帮扶带动12.4万贫困人口就业。

一、“金融+产业+就业”模式。结合全省各地产业发展状况,综合运用支农、支小、扶贫再贷款和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大力创新产业扶贫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支持贫困地区企业发展特色产业,提升吸纳贫困户就业脱贫能力。一是积极向经济效益好、吸纳能力强的当地传统特色产业企业注入扶贫贷款,引导其作为就业扶贫基地,对接贫困劳动力,精准帮扶贫困人口就业增收;二是通过扶贫信贷资金,引导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在镇(村)创建扶贫车间、加工点,发展来料加工产业,带动贫困劳动力居家、灵活就业;三是向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当地能人就地创业、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等提供扶贫贷款,支持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项目,增强贫困人口就业创业能力。庆云县农商银行向沃森农业科技公司发放600万元“富民生产贷”,支持其种植铁皮石斛、铁皮枫斗等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转移4个村60户贫困人口就业,实现月均工资1500元;茌平村镇银行精准对接该县博智文化用品有限公司,为其发放200万元贷款在小高村设立就业扶贫车间,集中开展太空泥、雪花泥、撑门面泥、水晶泥玩具制作,帮助贫困户实现人均月收入600-1800元。

二、“虚拟就业”信贷支持模式。针对大量年龄较大、身体残疾丧失劳动能力不能直接获得银行信贷支持或无法被扶贫主体直接吸纳就业的贫困人口,金融机构积极创推“虚拟就业”信贷支持模式,推动扶贫主体与贫困户、贫困户亲友等签订帮扶协议,银行向企业提供优惠利率扶贫贷款,贫困户介绍其合适的亲友到企业就业,企业和就业受惠亲友同时将各自所得收益部分让利给贫困户,帮助其脱贫。费县农商银行向费县鲁丰塑料厂提供扶贫贷款500万元,带动33户贫困户参与加工塑料编织袋,对67户无劳动能力贫困户通过为其亲友提供季节性工作岗位进行帮扶,为贫困户实现每人每年增收1800元以上。

三、“地租+就业”双带动模式。金融机构针对没有其他就业门路、单纯依靠土地收入的贫困户,通过向企业提供扶贫信贷支持,由企业租赁贫困户土地开展生产,同时雇佣贫困户就业,使其获得土地流转租金和工资双份收入,实现脱贫致富。工行新泰支行对三峡新能源新泰发电有限公司的光伏电站30MW项目授信2亿元,该项目占地面积1136亩,租赁费700元/亩/年,可为村民带来每年79.52万元荒山租赁费收入。项目在建及投产后,优先招收附近贫困人口务工,已带动实现60名贫困人口脱贫;沂源农商银行向沂源安信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发放贷款3800万元,帮助其建起62个种植草莓、西红柿为主的高科技大棚,安信除向当地农户支付每亩相当于1000斤粮食折合价的地租外,还吸收贫困户到农庄务工,已带动100户贫困户脱贫,且常年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300余人。

    四、“孵化式”产业链就业模式。银行向当地特色产业企业提供信贷资金,支持企业向当地贫困户提供生产资料、生产技术,使贫困户获得必要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条件,并回购贫困户生产的合格产品,通过产业链的方式帮助贫困户就业脱贫。单县金融机构向盛源卫生香厂等企业发放贷款412万元,支持其“孵化”出小规模制香厂25个,直接为185位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带动近400名贫困人口参与制香工作,人均年增收4500元。蒙阴农商行对山东欢乐家食品有限公司发放扶贫贷款300万元,支持企业与46户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帮助贫困户发展2000多亩黄桃,预计每亩黄桃可实现收入5000余元。(人民银行济南分行

 

威海市下功夫防止脱贫群众返贫

 

威海市立足域内实际,强化源头治贫、稳定脱贫、长效扶贫的观念,瞄准致贫根源,实施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动态化管理,着力夯实脱贫成效,确保不发生已脱困贫困户返贫现象。

一、坚持问题导向,扎实开展“回头看”。以建档立卡贫困户认可为目标,对2016年度收入保障情况和已“摘帽”重点村帮扶措施、成效进行细化明确,分别以户、村为单位建立脱贫成效清单,确保达标脱贫。一是严查建档立卡数据2016年扶贫对象信息采集和涉贫政策措施及成效核查情况为基础,进一步细化涉及贫困户和重点村的各类政策措施(含普惠性)和自主性措施,采取部门比对、进村入户调查和科学评估等办法,核定所有贫困户2016年度收入及保障等情况和已退出重点村“五通十有”达标情况、村集体经济收入情况,确保信息精准。二是梳理确认帮扶重点梳理2016年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3850元或义务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等基本保障问题解决标准不高的贫困户以及边缘贫困户(含农村低保、五保户),把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保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对不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户和边缘贫困户,建立台帐,归口分解到相关部门,并在项目分红、行业扶贫和金融扶贫等方面予以优先保障和重点倾斜,切实提高帮扶精准度。三是建立脱贫成效清单以贫困户和重点村为单位,逐户逐村建立详细准确、科学合理的脱贫(退出)成效清单。贫困户脱贫成效清单由相关责任人及帮扶责任人与贫困户面对面进行沟通核对和签字再确认,经镇(街)负责人签字确认并加盖印章后存档备案。重点村退出成效清单由相关责任人、镇(街)村负责人签字再确认并加盖印章后存档备案。

二、发展扶贫产业,切实增强“造血”功能。抓住产业扶贫这个最稳定、最有效的扶贫措施,兼顾扶贫当前需求与集体长远发展,增强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为贫困人口不返贫打牢长效脱贫基础。一是健全项目运营管理修订完善《威海市扶贫产业项目管理办法》,对已建项目,重点做好已建产业项目的资产登记和收益分配工作,确保贫困群众的合法权益;对新建项目,按照“有特色、有市场、有效益、有前景”的四有标准,进一步强化项目论证,严格把住项目入库关口。今年计划发展扶贫产业项目96个,8月底前争取全部完工并投入生产。二是提高产业扶贫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利用重点村土地、农产品、山海林泉等资源优势,采取订单帮扶、股份合作、托管托养、资产收益等模式,发展扶贫产业项目。荣成市创新成立全省首家股份制产业扶贫合作社,依托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将财政扶贫资金入股直接量化到人,有效带动了周边 8 个村、78 户贫困户脱贫增收。三是培育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出台《关于加强全市精准扶贫示范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围绕全市产业发展整体布局和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域主干路沿线为重点,统筹谋划、合理布局73个精准扶贫示范点,集中连片打造15个规模化产业扶贫基地和行业社会扶贫示范区,在强产业、破瓶颈、补短板上下功夫,着力解决好关系脱贫攻坚的基础性、普惠性问题。

三、健全保障措施,筑牢民生防线。一是建立村级扶贫基金。研究制定《威海市扶贫基金管理意见》,规定2015年、2016年产业项目产生的收益,最多拿出30%作为村级扶贫基金;2017产业项目产生的收益,至少拿出30%作为村级扶贫基金。村级扶贫基金主要来源于帮包单位赞助、企业捐助、慈心一日捐等,主要用于帮扶村内民主评议出来的特殊困难户或有返贫可能的重点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截止3月底,全市村级扶贫基金已到帐173万元,预计年底可达到340万元。二是推进社会扶贫品牌化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直通车”品牌项目工程,针对农村老、幼、病、残、妇王五类人群,开展健康、助学、助残、志愿服务、靓居工程等十大类活动。“靓居工程”是按每户1800元的标准对全市340户对未纳入危房改造计划,现居住房屋内墙皮脱落明显、墙体污垢存积严重无力自筹资金完成墙面粉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补助,用于改善善居住条件。一季度,帮助204名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全市企业共投入33.94万元,带动贫困户410户增收。三是健全责任落实机制严格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压实责任、传导压力。同时,强化“七个一”责任,每位市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联系1个扶贫任务较重的镇,每位区市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联系1个脱贫难度较大贫困村,每个贫困村结对1个帮扶部门、1个帮包企业,选派1名“第一书记”、1名科技指导员、配备1支工作队,每个贫困户落实1名帮扶责任人,形成多维帮扶、一包到底的网格化责任落实机制。一季度,市级领导联系镇走访调研21次,各帮扶部门投入款物价值296万元,第一书记协调争取资金572万元,139名科技指导员开展指导培训1458人次。威海市扶贫办)

 

工作简讯

住建厅加危房改造。一是任务下达再提前坚持早准备、部署,于今年4月,联合省财政厅将5万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4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及79453万元专项资金下分配到各市县,比往年提前了4个是补助标准再提高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专项补助资金,不断加大农村危改造投入力度。2017年共争取中央下拨资金29453万元,省级资金50000万元,户均补1.6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重建房屋还将在达到户均补助标准的基础上再补助1000元,连续两年实现了再提高。三是改造对象再精准进一步明确为居住在危房中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其中,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已基本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范围。四是质量要再强制定《2017年山东省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从质量标准、结构设计、建筑工匠管理、质量检查、管理能力等5个基本方面作了进一步明确强化。省住建厅

省财政厅全力推进交通扶贫攻坚。积极统筹政策资金,全力支持贫困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实现“进得来、出得去、行得通、走得畅”的交通脱贫目标。筹集资金4.28亿元,对7市、28县(市、区)、612个帮扶村给予补助,建设改造农村公路1224公里。补助资金由相关市县统筹用于省派“第一书记”帮扶村道路修建改造。自2016年计划通过三年时间,安排2.11亿元,对第三批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中1756个省定贫困村给予优先补助,其中,2017年安排7917万元,继续打通行政村和50户以上自然村“断头路”,加快推动贫困村与周边镇村网络化连接。同时,打捆使用中央车购税补助资金和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等资金,优先用于贫困村道路修建改造、安全防护设施配备及危桥改造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省财政厅

省旅游发展委助力黄河滩区脱贫迁建。结合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作实际,编制《黄河滩区脱贫迁建旅游专项工作方案》,提出充实迁建新村旅游元素、促进已有旅游项目孵化、加快亮点旅游项目培植、推动旅游品牌建设等八项帮扶措施,细化明确年度目标任务,力争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的黄河风情园区。安排60万元支持鄄城县旧城镇西周楼村精品采摘园项目、东明县长兴集乡老君堂村旅游配套改造项目,重点打造黄河人家乡村旅游基地,引领助推滩区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结合《加快推进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实施方案》,着力挖掘黄河生态、屯垦、民俗文化资源,打造乡村旅游品牌。联合八喜旅游网推出“千万市民游乡村活动”,筛选滩内优秀乡村旅游经营业主入驻八喜网,帮助滩区拓展乡村旅游市场。(省旅游发展委)

脱贫任务比较重的县农民人均收入增速高于全省。一季度,全省脱贫任务比较重的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342元,同比增长8.9%,增速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在20个脱贫任务重点县中,除平邑县(8.1%)、沂水县(7.6%)外,其余18个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高于全省,比去年全年增加2个。其中,成武县增速最快为9.7%,高于全省1.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130个县(市、区)第5位;巨野县和单县位居其次,均增长9.6%,高于全省1.5个百分点。(省统计局)

编辑:孟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