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客户端下载

山东脱贫攻坚简报2017年第59期(总第196期)

来源: 政策调研组 2017-06-23 14:59

经验交流

 

烟台提升扶贫协作工作广度深度

 

去年以来,烟台市着力加强与德州方面政府对接、企业对接、社会对接,扎实推进两市产业协作、平台协作、人才协作,多层面、全方位提升扶贫协作广度和深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贯通扶贫协作“高速公路”市委、市政府把扶贫协作作为全市脱贫攻坚战役中重要的“局部战”、“立体战”,务求必胜,要求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必胜信念,立足快出成效、多出成效、走在全省前列,倾力抓好烟德扶贫协作。迅速建立烟台--德州扶贫协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2016年9月初,召开第一次扶贫协作联席会议,两市市委主要领导分别致辞并签署扶贫协作协议。制定出台《关于开展烟德扶贫协作工作的实施意见》,确定了“真诚帮扶、注重实效、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工作思路,立足烟台所能、德州所需,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方位做好扶贫协作工作,确保取得重大成效。在全省率先出台《扶贫协作考核办法》以及《市直部门扶贫协作工作成效考核细则》,筛选10个产业特色明显、经济实力较强的县市区与德州市的10个县市区,建立县级层面的扶贫协作关系;筛选27个市直部门与德州市相关单位结成部门层面的扶贫协作关系。为督促扶贫协作落到实处,去年以来,先后3次组成专门督导组,到20个市直部门和10个有协作任务的县市区,进行工作督导。

二、强化信息交流,构建扶贫协作“立体交通”县市区依托“10×2”结对关系,不断健全完善信息沟通合作机制,广泛深入开展交流协作。2016年9月,烟台、德州第一次联席会议后,参与扶贫协作的10个县市区就迅速分赴所对接的德州市相关县市区,就对口扶贫协作深入交流,签署协作协议,明确工作思路和协作重点。龙口市组织专门人员5次赴平原县考察对接,撰写了龙口市--平原县扶贫协作可行性报告,为协作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开发区先后5次组织20余家企业赴乐陵市洽谈考察,商讨投资意向;积极邀请乐陵市55家企业到开发区考察洽谈,供开发区企业选择投资。芝罘区与庆云县召开了由主要领导参加的扶贫协作联席会议暨扶贫协作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现场签约电子商务、商贸物流、人力资源、旅游等6个重点产业项目。高新区与禹城市在科研中心建设、现代生物制药、高新技术转化等多个高精尖产业项目合作达成了共识。各县市区在加强县级层面协作对接的同时,深入挖掘协作切入点,下沉结对关系,选取本地区经济强镇街、强村与结对县市区的镇村结对,实现了点对点协作关系。目前,已有10个县市、48个镇街、264个行政村与德州市的10个县市、58个镇街、521个行政村进行了结对。县级党委和政府互访258人次,其中县级领导带队25人次,出台扶贫协作文件12个。有关市直行业部门积极行动,充分利用行业优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合作。团市委第一时间赴德州市对接,与共青团德州市委签署了扶贫协作框架协议,向宁津县鲁能大曹希望小学捐赠了10万元希望工程善款。市发改委组织了6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赴德州市进行产业对接,4家企业与德州方面达成投资意向。市委组织部、市畜牧局、市扶贫办组成了考察团组,赴德州商讨合作事宜,在畜牧养殖业、干部挂职等几个方面达成了共识。目前,市级行业部门互访98人次,实现了扶贫协作的全覆盖。

三、推动产业对接,规划扶贫协作“特色线路”产业发展是两市协作的重中之重。与德州方面建立协作关系的县市区、镇村以及市直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立足互惠互利、协作共赢,努力发挥各自资源优势,积极对接产业行业项目,规划了多个“特色线路”,力促特色产业,助推德州发展。一是产业项目投资数额大、数量多。签约开工项目6个,总投资超过20亿元,已完成投资6.2亿元,拟签约投资项目4个,在谈项目30个左右,列入扶贫协作项目数据库50个左右。二是产业项目涵盖广。项目涵盖了工业、农业、高新技术等多个产业,以及化肥、纺织等多个门类行业,项目建设将从就业、税收、土地流转等各个方面为带动当地贫困户增收作出贡献。三是产业项目直接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蓬莱市八仙过海集团在齐河投资6亿元鸿翔机场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为当地带来1亿的税收,吸纳务工就业300人;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利润分红等使200多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德信泰和现代农业项目,投资1.03亿元,项目建成后,每年能带动当地2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稳定增收2000元。众德化肥总投资6000万元的10万吨生物有机化肥项目(平原县),通过土地流转和吸纳务工就业,帮助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50人稳定脱贫,众德化肥还向50户贫困家庭无偿捐赠有机化肥10吨。玲珑集团在武城市投资的两个项目共计11亿元,建成后每年能为当地提供利税1亿元以上,通过与武城市协商,拟拿出一部分税收作为扶贫协作支持资金,直接用于帮扶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村脱贫。市供销社拟在德州市出资5000万元建设粮食储备库,仓储能力达10万吨

四、激活内生动力,开辟扶贫协作的“绿色通道”坚持把全面提升贫困人口素质能力作为扶贫协作重要内容来抓,开辟了劳务协作提升、教育协作提升、人才支持提升三个“绿色通道”,从劳务、教育、人才等多方面扩大协作内容,提升协作质量和成效。劳务协作方面,成立烟德扶贫协作就业服务站,实现务工需求互通、发布用工需求、组织两市相关企业开展招聘。市人社部门根据用工需求,对有劳动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347人次,组织辖区企业赴德州市举办招聘会10场,提供就业岗位3100余个,在玲珑轮胎武城工厂建设了第一个“扶贫协作车间”。人才协作方面,医疗卫生培训、教育资源共享、互派挂职干部等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开发区--乐陵市、芝罘区--庆云县、龙口市--平原县等选派干部赴烟挂职工作进入实际操作阶段。教育协作方面,招远玲珑集团投资建设的武城市玲珑幼儿园开园招生,项目总投资1350万元,总建筑面积4300平方米,现有5个班级,102名幼儿,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幼儿7名。乐陵市与开发区共建的乐陵市西段乡中心小学进入施工阶段,预计9月份招生,可解决附近9个村158户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问题。芝罘区接收庆云中学部分教师到烟台三中进行为期一个星期的教学观摩学习。市旅游委、市文广新局从自身行业出发,同德州市开展旅游互动、文化人才培养等活动烟台市扶贫办

 

山东农信创新金融扶贫新模式

有效破解精准扶贫新难题

 

针对金融扶贫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矛盾,山东省农信联社指导辖内110家农商银行,通过帮助贫困户“找信用、找项目、找市场”,一揽子破解贫困户“缺担保、缺项目、缺销路”三大难题,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创新“家庭银行”商业模式,有效破解贫困户“缺担保”难题。贫困户不仅是资产上的穷户,也是信用上的穷户,既没有可以抵押的资产,更没有人愿意为其提供担保,无法取得资金成为制约金融扶贫开展的首要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省农信联社将面向贫困地区、贫困户家庭提供金融服务作为未来市场的“蓝海”,创新推出“家庭银行”商业模式,抓住贫困户虽然无钱无有形资产,但仍有家庭、亲情和劳动力等无形的信用资产,帮助贫困户“找信用、找担保”。通过将信贷主体由单一个人变为全体家庭成员整体,根据家庭成员综合信用评级、家庭劳动力和人均收入等情况,实行家庭成员保证担保、家庭财产抵押担保等方式,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扶贫贷款准入门槛。沂南县孙祖镇代庄社区原贫困户刘泽堂说:“一直想盖蔬菜大棚,哪有钱,哪有抵押物,哪有人给担保,贷款想都不敢想。沂南农商银行通过‘家庭银行’给我全家授信5万元,终于圆了大棚梦,现在每月平均纯利在3500元以上,‘贫困户’的帽子,我算是摘掉了!”

二、融资融智有效结合破解贫困户“缺项目”难题。对于贫困户来说,缺少的并不仅仅是资金,而是有了资金却不知道怎么用。有的贫困户因没有项目将资金转借他人,有的害怕资金打水漂不敢用,甚至有的担心还款压力宁愿不要帮扶,“缺项目”成为金融扶贫工作中另一个新难题。针对这一难题,省农信联社指导县内农商行,在充分了解贫困户主观意愿与能力的基础上,为其制定一揽子金融服务规划,帮助贫困户“资金项目同时找,找好项目再提供资金”。具体工作中,通过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兴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选择管理好、前景好的,为贫困户推荐适合的项目或岗位,做好贫困户与经营主体之间沟通的桥梁。沂南县山东青田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立刚反映,沂南农商行给我们发放了260万元“富民生产贷”,解决了公司的资金压力,公司愿意积极参与农商行的金融扶贫。目前,我们已签订了56户贫困户帮扶协议,其中12户直接来公司就业,月收入3000-6000元,其他44户也提供了合作种植项目,并安排专家提供种植技术指导,确保每亩纯利平均5000元以上。

三、建立互联网营销渠道,破解贫困户产品无销路难题贫困户中有很大一部分年龄大、学历低的,即使有劳动生产能力,也没有对外销售能力,更谈不上使用现代网络营销理念,因此贫困户有了资金和项目后,缺少将产品及时营销出去的渠道,也是制约金融扶贫工作的一个难题。省农信联社将电商平台理念引入金融精准扶贫,通过搭建集“智e购商城、智e生活社区020、智e付互联网支付”于一体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将贫困户的粮食作物、项目产品搬到网络上进行宣传营销,使其足不出村即可实现产品销售,有效拓宽了销售渠道,真正实现金融扶贫扶上马再送一程”。平台自2016年9月10日试运行以来,全省已有100家法人机构入驻,签约商户达到3462户,注册用户达7.8万户,上线各类农副产品、地方特产7440件,交易总流水达到4.8万笔,金额353万元。聊城高唐县杨屯镇李曰坚表示:“在高唐农商银行贷款支持下,我建了4个有机蔬菜大棚,但缺少宣传销售渠道,价格和销量都卖不上去,总有部分蔬菜烂在家里。在农商行工作人员建议下,我与农商行签订了‘智E购’合作协议,目前商品已在网络商城上架,详细介绍了我种的蔬菜有机绿色特点及上市时间,很多客户提前跟我预定,现在我在家里都能方便快捷的做买卖。”

四、金融财政密切配合,提升金融扶贫整体效应。为用足用好用活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金融扶贫政策,省农信系统积极推动信贷政策与财政定向扶贫政策有效对接,打造政府、银行、企业、贫困户四方相结合的扶贫体系,重点推进“财政贴息+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贫困户”“公司+基地+贫困户”“政府风险补偿基金+贫困户”“财政惠农补贴+贫困户”等金融扶贫模式。如,沂南农商银行充分借力政府给予的政策扶持,将省市县财政提供资金形成的“扶贫信贷风险补偿金”,按15倍扩大投放扶贫贷款。目前,风险补偿金总额已达2000万元,贷款额度扩大到3亿元。同时,借力财政贴息机制,降低贫困户及企业融资成本,对扶贫贷款执行基准利率;对“富民农户贷”,由财政全额贴息;对“富民生产贷”,企业只要通过提供岗位等方式完成扶贫指标,即可享受财政按年息3%贴息优惠,企业贷款成本明显降低。又如,阳谷县清华羽绒制品有限公司是阳谷农商银行推行“财政贴息+企业+贫困户”扶贫模式中的企业方,其总经理张清华表示:“我们为当地贫困村民提供了60个羽绒加工的就业岗位,完成了带动脱贫的指标,根据政府财政贴息优惠政策,我们在阳谷农商银行申请了300万元‘富民生产贷’,充分享受到财政贴息优惠,既降低了我们的融资成本,又为当地扶贫工作作出贡献,提升了我们的企业形象。”(省农村信用联社

编辑:孟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