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客户端下载

山东扶贫攻坚简报2017年第121期(总第258期)

来源: 宣传信息组 2017-11-15 12:37

  【工作动态】

  我省省内扶贫协作扎实推进

 

  【经验交流】

  济南临沂:用心用情用力推进扶贫协作

  青岛菏泽: 河海携手合力攻坚

  淄博滨州:“牵手”脱贫奔小康

  烟台德州:携手并肩合作共赢

  潍坊聊城:筑牢协作七座桥

  威海枣庄:精准对接真情协作

  

  【工作动态】

  我省省内扶贫协作扎实推进  

  去年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携手奔小康”行动,在省内东西部6对市结成扶贫协作关系,围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个重点”,聚焦人才、资金、政策“三个关键”,统筹政府和市场两只手,调动帮助方和被帮助方两个积极性,加快构建“全面覆盖、点面结合、上下联动”扶贫协作格局,推动区域协作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建立健全省内扶贫协作推进机制,不断强化组织领导。一是建立结对帮扶机制。12个协作市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省内扶贫协作的指导意见》,陆续出台《意见》、《办法》、《方案》等制度文件,积极开展市、县、乡镇、村以及部门企业之间的精准对接,建立帮扶对子,开展“点对点”帮扶。截至9月底,全省6对市、35对县(市、区)、125对乡镇(街道)、239对村、11对园区结成扶贫协作对子,形成了多领域、多层次的对接合作格局。二是建立联席会议机制。12个市都成立由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扶贫协作领导机构,分别签订扶贫协作战略框架协议,在各行政层级和行业领域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推动扶贫协作工作的落实。去年以来,共召开联席会议110次,其中市级层面14次,县级层面85次,部门、单位层面11次。三是建立调度督查机制。在省、市、县扶贫开发业务平台开设省内扶贫协作模块,实行扶贫协作推进情况月报制度,每月提报工作台帐,开展信息报送、调查研究、专项督查等,强化工作指导,加大推动力度。四是建立舆论宣传机制。省、市、县三级建立起高效快捷的扶贫协作宣传报道网络体系,在省、市、县扶贫网站专门开辟扶贫协作专栏,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多途径、多形式宣传扶贫协作重大活动、重大事项、重要成果等。截至目前,各级累计发表宣传报道404篇,其中国家级媒体14篇,省级85篇,市级109篇,县级196篇。

  二、着力打造省内扶贫协作共赢平台,不断提升协作的质量水平。一是资金筹措平台。帮助市通过安排财政专项扶贫协作资金、筹措社会资金、组织社会捐款捐物等形式,为被帮助市提供资金和物质支持,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协作帮扶行动。2016年到账资金154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085万元,社会捐助资金及捐物折款455万元;2017年财政安排资金2.5亿元,其中到账8798.5万元,社会捐助资金及捐物折款204.2万元。2017年财政专项协作资金安排较多的市为青岛1.5亿元、济南5000万元。二是产业协作平台。注重发挥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市、县政府在重点做好产业对接、投资合作、项目引进等工作的同时,主动为企业合作牵线搭桥,组织引导结对双方在特色农业、加工制造业、信息服务业等领域,深入开展扶贫产业协作。截至9月底,6对市共建协作项目104个,实际到位资金36.9亿元,吸纳5148名贫困人口就业。三是劳务合作平台。协作双方主动开展劳务对接服务,联合组织务工招聘,推进实用技术就业培训,深化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实效。已建立供需对接信息平台35个,开展劳务培训1.2万人次,举办招聘会30余场,被帮助地区输出劳务2047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2亿元。四是人才交流平台。协作双方自主开展党政干部人才互派挂职锻炼,积极推进以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科技人才为主的专业技术人才交流,开展多层次的专业技能交流培训。截至目前,开展党政干部考察互访3084人次,开展专业人才交流1956人次。

  三、探索创新省内扶贫协作有效模式,不断拓展协作的广度深度。一是实施驻点一线协作。潍坊市从市直、县市、乡镇选派5名县级干部带队成立了16人的潍坊驻聊城扶贫协作工作组,将扶贫协作延伸到一线,实现两市扶贫协作的市、县、乡镇全方位、多层次对接,有力促进了两市扶贫协作工作的常态化、长效化。二是实施多领域一体化协作。青岛融海集团公司和日日顺物联网公司在单县100个贫困村建设“日日顺安全饮水站”,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企业免费提供设备的形式,有效解决1万户贫困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同时聘请100名贫困群众担任水站管理员,推进就业扶贫;并通过日日顺物联网平台发展电商扶贫,帮助单县农民将优质农产品销往全国,实现健康扶贫、就业扶贫、电商扶贫一体化融合发展。三是实施金融扶贫协作。淄博、烟台、潍坊、威海4市主动到结对方开设金融分支机构,为扶贫协作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淄博市商业银行滨州分行、潍坊银行聊城分行、威海市商业银行枣庄支行均已正式开业运转,累计发放扶贫贷款2.4亿元,受益贫困人口2790人。(省扶贫办规划财务组)

 

  【经验交流】
  济南临沂:用心用情用力推进扶贫协作  

  一、不断完善扶贫协作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2016年共召开市级主要领导参加的联席会议两次,对口区县、对口单位分别签署《扶贫协作战略框架协议》,结成帮扶关系,全市形成了1+5+10的扶贫协作格局。扶贫协作开展以来,两市各级共召开联席会议22次,考察互访262人次;12个街镇、12个村居、4家企业与临沂对口镇、村签署帮扶协议。

  二、不断深化协作内容。一是产业协作深入开展。共签署“临沂高新区济南研发中心项目” “12万吨洗涤制品生产项目”等9项协议。有扶贫协作任务的5个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共签署合作意向项目11个,协议投资约4亿元,已完成投资1.47亿元。其中,山东龙立电子有限公司与济南无线电九厂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深海水密连接器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厂房已建成;济南丰农有限责任公司与沂南县双堠镇政府出口洋葱种植项目已试种成功,规模不断扩大;山东安信种苗股份有限公司正在与兰陵县、沂南县洽谈建设种苗基地,计划年产5000万株蔬菜种苗。今年计划签约项目9个,预计投资16亿元。二是旅游协作逐步破题。将费县大田庄乡牛岚村作为两市旅游扶贫合作试点村,共同开展费县牛岚村特色旅游开发工作,通过高层次旅游规划指导、项目合作共建、旅游人才培训等全方位合作,将牛岚村打造成为乡村旅游特色村,成为两市旅游扶贫协作亮点工程。三是医疗合作逐步推进。两市卫计委签署《健康扶贫百名执业医师培训项目协议书》,济南为临沂培训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执业(助理)医师,分三批进行。济南组织市中心医院等5家医疗单位专家,赴临沂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扶贫协作义诊活动,共接诊600余人次。

  三、不断加大资金支持。2017年,济南市市级财政安排5000万元,用于支持临沂市脱贫攻坚。槐荫区向沂南县“爱心众筹公益平台”捐助爱心款10万元;天桥区投入资金10万元,用于蒙阴县垛庄镇崖头挡村综合服务中心和道路建设;市中区协调扶贫协作资金100万元援建费县郝家村玩具厂扶贫项目,项目建成运营后预计可实现年收益20余万元,带动贫困人口234户419人实现脱贫。市中区、高新区有关企业计划捐助130万元用于支持临沂市贫困地区公益事业建设。

 

  青岛菏泽:河海携手 合力攻坚  

  一、积极开展互访交流。青岛市对口区市、对口单位与菏泽市签署结对帮扶协议,并进行了40多批次的考察交流和工作对接。今年8月,两市举办扶贫协作工作座谈会,总结一年来扶贫协作工作,商讨下一步工作重点,明确工作方向。 

  二、积极落实财政帮扶资金。青岛市确定,扶贫协作菏泽市市级财政资金按照上一年度地方一般财政收入1.3‰安排,2017年计划安排13717万元,已拨付5200万元;2017年8月,确定增加捐赠资金1110万元,已拨付完毕。同时,根据扶贫协作菏泽市结对县区工作实际需要,青岛市市南区、李沧区、崂山区拟追加区级财政帮扶资金,计划增加2829万元,实际已拨付708万元。

  三、产业合作有效拓展。扶贫协作工作开展以来,青岛市在菏泽签约一批投资额过亿元项目,涉及服装加工、光伏农业、新材料、教育等行业领域。目前已投产项目2个(青岛昌盛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成武县、巨野县光伏农业项目);在建项目1个(青岛乾运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菏泽开发区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其它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四、携手奔小康取得进展。在区市结对扶贫协作基础上,青岛市三个区市的15个经济强镇(街)与菏泽市结对县区的15个乡镇签署结对协议,建立了扶贫协作关系。李沧区相关社区和企业与单县3个村庄签订结对帮扶协议,捐款30万元。目前,结对双方已在产业合作、劳务协作及民生帮扶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协商,达成一批协作共识。

  五、劳务协作成效明显。青岛菏泽两市人社部门签订了就业扶贫协作协议,搭建起协作沟通、劳务对接、培训对接和创业对接4个平台,制定人岗需求对接、校企合作、创业帮扶等10项具体措施。青岛市帮助菏泽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劳动力有序转移,实现异地就业脱贫,今年,组织澳柯玛集团、双星轮胎、海信空调等50余家大中型企业,在菏泽市人力资源市场举办就业扶贫招聘会,提供岗位9000余个。目前,菏泽市近1.8万劳动力在青岛就业务工,年务工收入近10亿元。

  六、社会参与广泛发动。一年来,青岛市社会各方面向菏泽市捐助已达500多万元,用于帮扶菏泽公益事业。李沧区协调海尔集团在单县投资100个村庄健康饮水项目已完工投入使用,年内计划再投资新增400个村庄的健康饮水项目;黄岛区和胶州市组织相关企业设立展销平台,帮助菏泽结对县区拓展农特产品销售市场。

 

    淄博滨州:“牵手”脱贫奔小康  

  一、真心实意,层层结成协作“对子”。淄博市3个区县、7个镇办、9个村居与滨州市3个县、7个乡镇、9个贫困村精准结对。同时,两市相关市直部门分别建立扶贫协作关系。

  二、真金白银,科学“谋划”援建项目。淄博市及张店区、临淄区、桓台县分别列支财政预算资金500万元,用于扶贫协作项目建设,确定在滨州市产业扶贫项目和惠民县、无棣县、阳信县扶贫车间、光伏项目、助残、助学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目前,市级财政扶贫协作第一期帮扶资金200万元已拨付到位,投入滨州市产业扶贫投资基金。临淄区投入扶贫协作专项资金200万元,在无棣县建设300KW光伏发电项目已竣工。桓台县投入200万元专项资金,帮助阳信县建设水落坡产业文化博物馆、九九商贸城等扶贫项目,并投入扶贫协作资金100万元,为3300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购买医疗保险。

  三、真抓实干,行业部门协作全面“开花”。淄博市采取干部交流和培训的方式,加强对口行业部门的扶贫协作,分4个批次、安排7名干部到滨州市挂职;淄博市人社部门与滨州市联合开展技能培训,实现138名贫困人员就地、就近就业。两市各级教育部门实现2017年两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联考;桓台县教育系统8名教师到阳信县实验学校和河流镇中学送课交流;临淄区中小学校分别与无棣县的有关学校建立结对帮扶关系。淄博市还通过实施“妇幼健康提升工程”、“中医服务提升工程”、“健康信息化项目提升工程”,提升滨州市贫困地区妇幼保健、中医服务、健康信息化水平。两市还开展了商贸协作,淄博市的山东新星集团和山东云鸟物流等商贸企业向滨州市配送货物,并在滨州建设物流分支机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产品收购网点,年收购滨州各种鲜活或加工农产品100万斤以上。金融扶贫协作也“开花结果”,淄博市齐商银行在滨州设立金融分支机构1个,分设10个综合性网点、5个社区小微支行,发放农机贷、菌易贷、鑫农贷等扶贫贷款321.8万元,带动和辐射1000余农户收益。

  四、真情帮扶,搭建协作“爱心”平台。组织开展淄博?滨州扶贫协作“希望工程圆梦行动”,淄博市总工会、团市委等部门共同捐助18万元,帮助滨州市56名困难家庭学生完成学业。组织张店区工商联11家会员企业,为惠民县当地11户因病致穷、孩子上学困难的家庭开展扶贫捐款3.5万元;桓台县团委、县教体局等部门赴阳信县开展扶贫协作捐赠活动,为阳信县173名贫困青少年送去价值2万元的爱心物资。

 

  烟台德州:携手并肩 合作共赢  

  一、用心结对帮扶,畅通协作的渠道。烟台市与德州市强化沟通,共享信息,摸清德州所需,并结合自身资源禀赋,相继制定出台协作计划或实施方案。加强县级层面协作对接,选取本地区经济强镇街、强村与结对县市区的镇村结对,建立点对点协作关系。烟台市10个县市、48个镇街、264个行政村与德州市的10个县市、58个镇街、98个行政村进行了结对;县级党委和政府互访858人次,出台扶贫协作文件12个,27个市直行业部门互访120多人次,签订行业专项扶贫协作框架协议10个,实现了扶贫协作的全领域覆盖。

  二、用力产业合作,做实协作内容。烟台市各区市、镇村以及市直相关部门,努力发挥各自资源优势,积极对接产业行业项目,规划了多个“特色线路”,力促特色产业,助推德州发展。一是力推大项目,好项目。已开工项目6个,总投资超过20亿元,完成投资6.2亿元;已签约投资项目8个,拟签约投资项目6个,在谈项目30个,列入扶贫协作项目数据库60个左右。二是力促产业项目涵盖多领域。项目涵盖了工业、农业、高新技术等多个产业,以及化肥、纺织等多个门类行业,项目建设将从就业、税收、土地流转等多个方面为带动当地贫困户增收作出贡献。三是力保产业项目直接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做大做强扶贫协作产业项目的同时,将为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带来收益的多少作为根本要求,其中有3个合作项目能直接为60户贫困户每年增收2000元以上。

  三、用情人才合作,激活协作动力。烟台市把全面提升贫困人口素质能力作为扶贫协作重要内容来抓,从劳务、教育、人才等多方面扩大协作内容,提升协作质量和成效。劳务协作方面,依托烟德扶贫协作就业服务站,对有劳动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347人次,组织辖区企业赴德州市举办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5900余个,达成用工意向和来烟就业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其他劳动力人口突破200人,在武城县玲珑轮胎工厂设立了第一个“扶贫协作车间”。人才协作方面,医疗卫生培训、教育资源共享、互派挂职干部等工作取得实际进展,德州市第一批党政干部共8名已到烟挂职锻炼。烟台市还将金融协作、飞地经济、学校共建、资助危房改造等工作纳入协作范畴,其中投入500万元共建一所小学和投入1350万元新建一所幼儿园,惠及周边300多户贫困家庭子女;筹措200万元用于德州市贫困户危房改造,100万元用于慈善资助;飞地经济进入实际操作阶段,所得税收按5:5比例分成。

 

  潍坊聊城:筑牢协作七座桥  

  一、筑牢人才交流之桥,突出智力协作功能。一是加强党政干部人员交流。两市建立互派挂职干部制度,潍坊从市直、县市、乡镇选派5名县级干部带队成立了16人的潍坊驻聊城扶贫协作工作组,派驻到聊城开展工作;聊城选派了4名县级干部带队组建了15人的队伍,到潍坊挂职学习,实现了两市扶贫协作的市、县、乡镇全方位、多层次对接。二是加大专业人才交流力度。双方互派教育、医疗卫生、农业技术、企业管理等领域专业人才挂职交流,广泛开展技术指导、教育培训和志愿服务活动。一年来,开展互访交流1500余人次、志愿服务8400余人次、技术人员培训3200余人次。

  二、筑牢信息沟通之桥,全面对接扶贫协作。一是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制定《潍坊-聊城扶贫协作联席会议制度》,去年以来,党政干部考察互访536人次。二是构建信息共享平台。整合信息资源,建立信息共享的“潍聊”综合信息平台,共收集聊城市120个扶贫需求项目,吸引了74家潍坊企业意向对接。三是推动多层次对接交流。在市级结对帮扶的基础上,两市4对县(市)、12对乡镇、120对村(居委会)结成帮扶对子。潍坊发改、经信、农业等26个市直部门赴聊城开展部门对接,并组织近百家企业来聊考察协作项目,开展全方位合作。

  三、筑牢产业合作之桥,两地产业精准互补。一是抓特色农业协作促脱贫。两市发挥各自农业资源优势,在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进行协作帮扶,以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带动扶贫脱贫工作。潍坊欣欣农业公司与聊城莘县妹冢镇政府合作建设占地面积480亩、总投资1100万元的高标准蔬菜示范园;寿光市2家农业科技公司与莘县合作建设220亩“育、繁、推”高科技示范基地和1000余亩的高效蔬菜大棚,可解决360名贫困村劳动力就业。二是抓加工制造业协作促脱贫。诸城福田汽车厂与临清杰兴机械公司签订供应协议,吸纳4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就业,实现工资收入190余万元;寿光齐郡食品公司与莘县禾思本生物科技公司投资1.06亿元的烘焙果蔬项目,可吸纳贫困劳动力1000余人就业;高密鑫利源制帽公司与阳谷县寿张镇签订总投资700万元的协议,可吸纳贫困劳动力200余人就业。

  四、筑牢劳务转移之桥,供需双方磁性接合。制定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潍坊—聊城扶贫就业协作的通知》,依托人才交流中心,打造劳务输出“就业直通车”。截至9月底,歌尔、豪迈等60余家潍坊企业共提供用工岗位2万余个,转移聊城劳动力就业2513人,并全部建立信息登记,其中转移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8人,实现年工资收入440余万元,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五、筑牢民生共建之桥,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一是开展集中供养项目协作。两市整合财政投入、扶贫协作、民政救助等资金,加强卫计、社保等政策支持,对贫困失能人员集中供养,有效解决“一人失能、全家困境”问题。目前,实现供养建档立卡贫困户110余人,通过解放劳动力增加贫困家庭收入220余万元。二是开展医疗项目协作。高密市投资100万元,对阳谷县第二人民医院进行设备改造,并选派1名业务副院长、5名技术骨干到该院交流任职。三是开展教育项目协作。投资8500余万元的高密—阳谷友谊中学项目已立项;山东(潍坊)271教育科技集团与东阿县开展合作办学;潍坊学院与冠县构建高等学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合作机制。

  六、筑牢金融协作之桥,助力扶贫协作产业。潍坊银行在聊城投资8000万元设立1处市级分行和4处县级分行,积极搭建“金融扶贫贷款平台”,全力支持养驴产业扶贫。截至目前,该行已发放黑毛驴贷款3亿元,其中发放“富民生产贷”扶贫贷款8880万元,购买驴驹3万余头,建成扶贫养驴场23家,帮扶贫困人口达到1809人,为近50处养殖户和企业解决了融资担保难题。

  七、筑牢社会参与之桥,凝聚扶贫协作合力。两市整合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等资源,探索“互联网+扶贫”模式,搭建集社会各界参与、扶贫产品销售、公益组织孵化于一体的“爱心众筹平台”。潍坊市运用平台开展了扶贫协作“暖冬行动”、“青春创城公益义卖”、扶贫日捐赠等活动,为聊城募集231余万元物资,惠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万余人。同时,积极发挥工青妇、工商联和企业家协会等组织作用,推动两市形成扶贫协作的浓厚氛围。

 

  威海枣庄:精准对接 真情协作  

  一、坚持“真情”协作,完善扶贫协作机制。两市签署《威海市-枣庄市扶贫协作框架协议》,研究通过《关于威海市与枣庄市开展扶贫协作的指导意见》,确定环翠区、文登区、荣成市、乳山市分别与枣庄市台儿庄区、峄城区、山亭区和市中区结成扶贫协作对子。印发《威海市-枣庄市扶贫协作三年规划实施方案》,通过“六大帮扶工程”和“七大产业协作”集中攻坚,助推枣庄市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坚持“精准”协作,确保扶贫协作收到实效。一是把贫困户、贫困人口作为帮扶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威海市级及各区市扶贫协作“六大帮扶工程”资金1679万元已全部拨付到位,共资助枣庄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5517人;资助贫困母亲2125人发展家庭种养业;补助生活困难贫困老党员1968人;助行贫困残疾人1040人;资助贫困道德模范6人;协助枣庄市1065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对“农村敬老院资助工程” 750万元资金进行捆绑使用,集中建设薛城区养老服务中心;筹资500万元支持山亭区改建特教学校。二是采取“订单式”帮扶模式,建立六大扶贫协作产业基地(马铃薯、石榴、核桃、大枣、板栗、花椒)。每个产业基地分别选择1个专业合作社,精准对接建档立卡贫困户,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威海市出台了关于威海市-枣庄市扶贫协作产业基地建设的扶持意见》,对威海市企业收购扶贫协作产业基地特色农产品进行财政补助。三是依托枣庄实际,在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共建一批扶贫项目。威海市农业局联合枣庄市农业局在山亭区桑村镇苏庄村建设200亩螺丝椒生产基地。文登区扶贫办与峄城区扶贫办签订协议,支持枣庄市书源笔业、富源玩具、旭升制刷、红成玩具在贫困村建设扶贫车间,带动87名贫困人口就业增收。

  三、坚持“全面”协作,扎实推进扶贫协作深入开展。一是深化产业合作。积极开展以现代农业、金融、旅游、商贸流通、医药医疗、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为主的产业协作。现代农业方面,邀请枣庄市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参加“2016年威海市农业品牌建设大会”,达成枣庄市金瑞丰食品有限公司、百家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威海市樱聚缘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益农电子商务公司项目合作。金融产业方面,威海市商业银行投资1.1亿元在枣庄市设立分行,累计发放各类贷款8154万元,其中涉农贷款6240万元。旅游产业方面,组织威海市26家旅游企业赴枣庄对接考察,设计推出旅游产品,带动枣庄市旅游产业发展。商贸流通产业方面,建立“威海馆”和“枣庄馆”,展销威海名优特产品,总数达到350余种。纺织产业方面,迪尚集团同枣庄市方正服装公司、海扬中泰服装公司等进行合作,累计贸易额达到2675万元;环翠区三阳纺织服装有限公司在台儿庄区投资1.2亿元建立科宏纺织有限公司,成为当地最大的纺织企业。二是开展社会帮扶。威海市妇联捐建枣庄市5处留守儿童活动站,为枣庄市1040名贫困母亲购买“女性安康保险”;团市委为枣庄市贫困中小学生购买爱心包裹200个、捐献衣物3000余件;市残联为60户枣庄市建档立卡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智能化改造,提高重度残疾人生活自理能力。三是加强人才交流。去年以来,威海市共承接枣庄医疗、教育、商务及机关行政人员进行交流培训106人。安排枣庄市20名中小学校长,到文登二中、实验中学等学校进行一个月的挂职学习,通过课堂教学观摩、教研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形式,全程参与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四是拓展劳务协作。威海市出台《威海市-枣庄市劳务扶贫协作机制》,对两地信息沟通、平台建设、外出招聘进行制度规定。组织企业赴枣庄市举办“威海—枣庄就业扶贫专场招聘周”活动,与枣庄务工人员达成用工意向1489个。

编辑:刘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