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客户端下载

山东扶贫攻坚简报2017年第123期(总第260期)

来源: 宣传信息组 2017-11-15 15:17

  【脱贫攻坚先锋谱】

  董吉增:一位村支书全心为民的坚守与担当  

  孟宏伟:身残志坚的农村“电商达人”

  

  【经验交流】农行山东分行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注入“源头活水”

  

  

  【脱贫攻坚先锋谱】

  董吉增:一位村支书全心为民的坚守与担当

  “簸箕刘,簸箕刘,簸箕刘富得流了油。

  人人手里有股份,家家住上小洋楼。

  衣食住行全都管,生老病死全不愁。

  簸箕刘,簸箕刘,簸箕刘多亏老董头。

  天天围着大伙转,没日没夜像头牛。

  当官不为自己想,群众冷暖记心头。

  簸箕刘,簸箕刘,跟着老董有奔头。

  簸箕刘,簸箕刘,下辈子还在簸箕刘……”

  这是流传在鲁西北德州的一首顺口溜,里面提到的老董头便是德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簸箕刘社区党支部书记董吉增。

  年近花甲、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3年的董吉增一直带领村民把一个集体负债50多万元的穷村发展到如今村集体净资产12亿元、人均70万元的富裕村,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子变成远近闻名的 “全国文明村”,探索出一条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农村变城市、农民变市民、村民变股民”的致富之路。董吉增,用一个个传奇故事演绎出城镇化进程中一位村支书全心为民的坚守与担当。

  临危受命,先把村集体大河里的水灌满

  1958年,董吉增出生在簸箕刘村。1976年参军入伍,在军营的大熔炉里锻造了四年。1980年复员后,回村务农。1985年被推举担任村委会主任。1994年簸箕刘村集体出资兴办的砖瓦厂因经营不善,背负了50多万元债务。沉重的债务,压得簸箕刘人喘不过气来。再加上村里提留收不上来等一系列问题,不堪重负、一筹莫展的老支书坚决撂挑子不干了。

  “秋水寒意雁识得,邦临危难士担当。”危难之时,董吉增不辱使命,毅然拣起了这个烂摊子。1994年7月5日,他接过村支书的重担走马上任。随后,他对砖瓦厂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治,实行厂长负责制,严字当头,降残次率,提高年产量……当年砖瓦厂扭亏为盈,到1995年底净赚60多万元。

  在砖瓦厂捷报频传的同时,董吉增马不停蹄,乘势而上,他强力推动簸箕刘村成立了自己的建筑队。天元集团第六分公司承建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家具厂一千多万元的扩建工程,又为村集体积累了一部分资金。

  1998年,德州市成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簸箕刘正处于开发区中心位置,董吉增意识到,开发区成立后本村土地将会逐步被征用。“到时候土地被征用了,村民就断了命根子,补偿款过几年就花光了,那时候就只能坐吃山空。怎么才能让村民有份稳定的收入,一代一代越过越好呢?”那段时间,这个问题困扰着董吉增。经村“两委”成员慎重研究,决定抓住开发区建设这个机遇,成立了村集体企业——簸箕刘工贸有限公司。

  2003年,按照德州市城市规划,德州行政中心、文体中心、商务中心多个政府项目启动,将占用簸箕刘村的土地。董吉增看到了德州城市开发的机遇,决定成立本村自己的建筑公司,参与城市建设和土地开发。簸箕刘正式成立了德州宏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009年4月,董吉增又接到一个艰巨的任务:当年10月全国运动会在山东省举办,德州市承办篮球比赛项目。而市体育馆的场址就在簸箕刘村边上。于是,该村面临整体拆迁,董吉增决定依托簸箕刘工贸开发公司和宏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自拆自建。这样,不仅解决了本村村民的住房,还有剩余房源对外出售,加上临街商铺售卖、出租,一个工程下来,簸箕刘村赚了一亿多元。

  以此为模板,簸箕刘的企业乘胜出击,又一举拿下改造八里庄社区、承建袁桥大社区大块头项目。水涨船高,簸箕刘企业迅速壮大,成立了山东簸箕刘集团有限公司,下辖德州宏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德州大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德州盛和酒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德州幸福基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村民变股民,让每个村民都有持续稳定的收入

  随着簸箕刘村新村建成为簸箕刘社区,施工项目越做越多,村集体实力越来越强。“要把这些收益落实到每个村民日常生活中,能让村民从村集体经济中长期稳定受益。”董吉增认为。

  于是,2010年初簸箕刘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启动。由办事处经管中心出具审计报告,并提交党员干部、群众代表会议通报。7月,从起草《簸箕刘社区居委会集体资产股份制量化实施方案(讨论稿)》到“参照稿”再到11月1日《方案》通过实施,其间董吉增组织村“两委”召开了10次专题会议,三次党员群众代表大会,两轮挨家挨户搜集征求修改意见,7天全社区公示。

  根据集体资产清查核算结果,簸箕刘将总资产分为两部分,即全员股和集体股,其中全员股占总资产80%,集体股占总资产20%。

  就全员股而言,按照2010年清产核资结果,以当时1600多位村集体成员计算,平均得出一个基本股。簸箕刘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按股份制量化方案中享受基本股100%股权,每人每月享受300元的生活补助费。2015年12月,簸箕刘党员、群众代表大会对《方案》进行第一次修订,将这一补助提高到每人每月享受600元。

  具体实施过程中,情况远比想象的复杂。在原有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中,有的村民已经在城市定居,有的子女考上大学留在城市工作,还有外嫁女、新生儿等,这些人是否纳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各种具体情况千差万别,法律没有统一明确规定。

  哪些人可以参与分配,怎么分配,簸箕刘村规定,原本村在册农业人口、村庄改造前在本村有住房及其他三大类17种情况可以享受股权分配。同时,又明确1994年元月1日以前参加过国家行政、人事等有关部门招聘安置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非农业人员等7种情况不能参与分配股权。同时参照基本股权,根据不同成员,分为享受基本股权的100%、80%、70%、60%四类标准。方案规定,可以参与分配的集体组织成员要采取动态管理机制,应进则进,该退则退,不能一次定终身。有违法行为的,结婚时户口迁入本村、离婚时没在本村取得住房的等情况由集体收回股份。量化配股以后,剩余集体资产作为今后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周转资金并为今后新增人员按规定量化配股所用。

  集体股由集体成立的资产管理公司(幸福基业资产管理公司)持总资产20%股份份额,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的资产及企业所得的收益按照平等、平均的原则用于在本社区生活居住的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及家庭成员各种福利。

  如今,簸箕刘村60岁以下村民每人每月可以领取600元的生活补助。60岁以上的村民除了每月600元补助外,还可以在集体股、幸福基业公司领取400元,加在一起一个月1000元。一对60岁以上的夫妻一个月至少2000元。“这比养个儿子都安心。”老人们高兴地说。

  奉百姓至尊,让老百姓共享发展成果和幸福生活

  “创幸福基业,奉百姓至尊。”这句话醒目地印在董吉增的水杯上,更刻在了他的心里。

  在簸箕刘社区,记者遇到31岁的刘海强,提起董吉增,刘海强直言这是他的“救命恩人”,言词间透露着无限感激。

  2007年,正在青岛读大一的刘海强突然被查出白血病。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而言,患上白血病,几十万元的医疗费用就相当于下了死亡通知书。

  但刘海强是幸运的。董吉增得知后,立即组织村“两委”开会研究制定帮助办法。随后,《簸箕刘社区居委会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应运而生,以每人年累计住院(县级及以上医院)医药费1万元为起付线,按就诊医疗费多少,分段制定救助比例。在医院花费48万多元后,刘海强康复了,村里给报销了15万元,加上新农合以及村民的捐助,刘海强一家基本没有负担。

  “做百姓的坚强后盾,决不能让簸箕刘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不能让每一位成员因缺钱看不起病。”这是董吉增给自己定下的底线。

  2016年6月,年仅26岁的村民周霞患了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电话打到董吉增这里,听着那头病人家属泣不成声,面对昂贵的医药费打算放弃的时候,董吉增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他自己筹集20万元给患者家属打在银行卡上,后经村“两委”开会研究,大家一致同意提高重特大疾病报销比例。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医疗费用超过30万至80万元的,簸箕刘逐步提高报销比例,最高可达60%。最令人欣慰的是,经过半年多的治疗,周霞的病奇迹般地治愈了,82万元的医疗费用,簸箕刘村集体报销了近50万元。

  簸箕刘从集体总资产中拿出20%作为集体股,成立德州幸福基业资产管理公司,分配到现生活居住在簸箕刘社区的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及家庭成员,除了大病医疗救助外,簸箕刘还设置了教育奖励经费。考上专科奖励1500元、本科2000元,考上德州市重点中学奖励1000元。

  在簸箕刘,路上看到的老人个个精神矍铄,满面笑容。原来,簸箕刘的幸福基业公司专门给60周岁以上的老人发了一项福利,即在老人生日当天,社区“两委”派代表把生日蛋糕送到老人家中,并按年龄段,送上1000元至1万元不等的生日祝福金。年满85虚岁以上老年人,生日当天,社区“两委”成员集体到场祝寿。

  在董吉增的办公桌上,看到这样一张表:簸箕刘村民春节福利标准,每人40斤面粉、10斤花生油、10斤大米、10斤水饺粉、5斤带鱼……;中秋节福利标准,每人40斤面粉、1斤香油、1只扒鸡、1斤月饼、150元鸡肉、鸡蛋、猪肉票……,还有老年人节日慰问金、冬季采暖补助、物业补助、新农合、新农保保费缴纳等。社区一年为居民发放各项补助、救助金达1700多万元。

  “老人们的笑脸,这是对我最大的肯定,也是最大的动力。”董吉增笑着说。

  23年来,由贫穷到富裕,从农村到城市,城镇化进程中簸箕刘村的变化翻天覆地,但无论世事如何变迁,董吉增一直初心不改:“党的政策好,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关心帮助得好,班子成员和全体村民支持得好,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村支书,没有理由干不好!百姓至尊,共同致富,让村民们从咱身上体会到党的温暖,是我分内职责,更是我一生无悔的追求!”

  “大熔炉火炼真金,造就堪当大任人。卫国能教疆土固,兴邦敢创半城新。铁肩伟业千秋壮,义胆民生百姓亲。赠友无需我多语,公将行动颂军魂。”一个老战友王桂明的诗句,可谓是对董吉增的最好评价。(德州市扶贫办)

 

  孟宏伟:身残志坚的农村“电商达人”

  孟宏伟,邹城市大束镇东山头村人,邹城市宏伟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经理,孟氏伟业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2001年因车祸高位截瘫,经历多次挫折后,2007年尝试网上销售牛羊,开启创业之路。2010年,创建了大型牛羊驴养殖调拨基地,带动2000多农户发展养殖,数千人做起牛羊生意。创造了“公司+农户”畜牧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全乡电商牛羊年销售额12亿,带动1000余人脱贫,树起农村畜牧交易电子商务发展的标杆,成为阿里巴巴全国知名电子商务运营商。先后被评为“全省十佳自强模范”、“山东省残疾人电商创业十大标兵”。

  天降横祸,意外事故致残致贫

  孟宏伟出生于一个普通农家,在小学和中学时期,他努力刻苦,勤奋好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94年7月,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习土木工程,成为全村第一个大学生。1997年7月,孟宏伟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泰安公路局工程二处工作,做了一名工程师,负责工地项目部技术工作,工作繁忙常常几个月不能回家。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1年12月的一天,他回家探望父母,在连夜返回途中,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导致他高位截瘫。就在前年,他的弟弟刚刚因工伤失去右臂。身体残疾后,新婚不久的妻子也弃他而去,接二连三的打击让孟宏伟坠入人生低谷。

  2002年至2005年,孟宏伟的父母带着他到全国各地四处求医,去过很多家医院也无法治疗,只好回到老家养病,为此欠下十几万元的债务。看到年迈的父母每天为自己端屎端尿,洗澡穿衣,孟宏伟暗下决心:一定振作起来,好好生活下去,寻找一条脱贫致富路!

  身残志坚,创业路上披荆斩棘

  2006年,为减轻家庭负担,孟宏伟尝试自己创业。他曾用细绳把笔绑在手上,想通过写作挣稿费,然而因文学功底有限,投出去的稿子石沉大海;他曾买来漫画书籍学漫画,想靠卖画为生,结果这个路子也行不通;后来,他在村里开网吧,生意刚有起色,却因无证经营被查封。2007年,淘宝网逐步被人们所认知,网购成立新时尚,孟宏伟抓住这一商机,开始研究电子商务和网店经营。随着研究逐步深入,眼界渐渐开阔,孟宏伟想到济宁牛羊资源丰富,而当时网上销售牛羊基本空白,反复斟酌后,他决定尝试着跟牛羊养殖基地合作,通过互联网为养殖基地开辟销售渠道。

  网上交易牲畜,必须要懂养殖品种和养殖技术。孟宏伟购买了很多牛羊养殖方面的书籍,天天抱着书本读,每晚都看到十一点。两个月后,他掌握了大量牛羊养殖方面的知识,并去见了几家大型养殖基地的负责人,但多数人都以网络销售不靠谱为由拒绝他,更有人直接把他当成骗子赶走。孟宏伟没有放弃,在他坚持努力下,一位养殖场场长被他的精神和勇气所打动,答应与其合作,但却提出苛刻条件:每卖出一只羊只能提成5元,卖一头牛提成10元。

  孟宏伟从养殖场回家后,便开始制作网站,在网上发布牛羊供求信息。由于长期坐在床上打字,臀部上的褥疮受到摩擦,流出很多血水和粘稠的脓水,把床单都浸湿了。于是,他不再坐着,变成趴着上网打字。此后,他整天趴在床学,用双肘支撑着身体上网,不能用键盘,仅靠鼠标点字。双肘起初是痛、肿、化脓,经久累月,已结成一层厚厚老茧。孟宏伟除了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牛羊信息,还去同行业的网站和相关论坛发布广告。为提高客户发现率,他每天都在相关网站不断地更新、顶贴。功夫不负有心人,连续发布两个月信息后,孟宏伟接到第一笔生意。一个河南客商通过孟宏伟一下买了300只羊,由此他赚到了新生后第一桶金1500元。靠着惊人毅力,每天锲而不舍的发贴,来自全国各地的咨询电话和客户逐渐多了起来。2007年底,他卖了1200只羊和690头牛,获纯利12000元。2008年,他销售的牛羊超过5万头,不仅还清十几万元的债务,还攒下部分积蓄。2009年,他又增加了经营肉驴、肉兔等新项目。

  反哺社会,探索电商扶贫新模式

  为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2010年,孟宏伟和同行共同投资500万元,建了一个大型牛羊驴养殖调拨基地。2011年,该养殖基地已发展成大型合作社基地,并带动2000多农户加入到养殖队伍中,数千人做起牛羊生意。生意上的成功让孟宏伟坚定了信念:人生无论遭遇多大的坎坷和困难都不要气馁,坐在轮椅上一样能创造奇迹!除了销售牛羊驴马等牲畜外,他又运用电商模式拓展经营范围,2014年,孟宏伟开启了跨界整合创业之路,与他人联合创办了嘉祥正大电力杆塔有限责任公司,把电线杆产品远销到海南三亚和佳木斯。2015年,他又注册成立山东着力环卫设备有限公司,在网络上经营洒水车、雾炮等环卫设备,年收入达数十万元。

  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孟宏伟,深知农民生活的困难和艰辛,更体会到残疾人创业的艰苦与不易。他常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做大自己的电商团队,帮助更多农村朋友把农产品卖出去。当前,很多农畜产品种植养殖户都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他们主动邀请孟宏伟为其培训,孟宏伟总是来者不拒。2012年,邹城市举办残疾人就业招聘会,孟宏伟电商工作室接纳了5名残疾人,他亲自发挥“传帮带”作用,残疾人张玉、孟祥柱、刘真都相继独立做了电商人。为帮助更多残疾人,孟宏伟还应邀担任邹城市残疾人电子商务培训班义务讲师,将自己多年从事电子商务运营的经验和方法传授给学员,对从事电商创业的残疾人进行业务指导。2017年5月,在济宁市残疾人电商培训提高班,孟宏伟牵头联合其他几名省级残疾人电商创业标兵、电商带头人,连续两天到场为参训的残疾学员讲授电商实战经验,分享个人成功历程,激励残疾学员自强、自立,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他还心系贫困群众,了解到郭里镇独山村几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情况后,他主动出资购买2只母孕羊,通过邹城残联送到2户贫困残疾人家中,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济宁市扶贫办)

 

  【经验交流】

  农行山东分行

  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注入“源头活水”  

  今年以来,农行山东省分行以“4个2”和黄河滩区等深度贫困区域为重点,探索产业扶贫、项目扶贫、到户扶贫等金融扶贫模式,增强贫困人口“造血”功能,助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到9月末,该行20家脱贫任务较重的县贷款余额374.6亿元,较年初增加47.2亿元,增速达14.4%。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余额30.7亿元,较年初增加4.6亿元,受益贫困户1.69万户。

  一、支持扶贫新主体,做好特色扶贫工程金融服务。一是做好搬迁扶贫金融服务。配合政府规划,为济宁泗水县水库移民搬迁扶贫项目,菏泽定陶区、曹县、成武县、郓城县土地综合整治等重点项目审批贷款15.36亿元,已投放贷款6.5亿元,惠及贫困人口3.9万人。对接全省黄河滩区脱贫迁建项目,目前正对东明、鄄城、梁山3县的黄河滩区迁建项目开展调查,对接制定专项服务方案。创新“农民安家贷”产品,为东平县黄河滩区4个乡镇投放“农民安家贷”1554万元,支持67户易地搬迁居民迁出安置。二是做好光伏扶贫金融服务。为安丘、鄄城、平邑、沂水4个县的光伏扶贫工程项目,审批贷款12.6亿元,已投放贷款5.37亿元,惠及贫困人口11万人。创新光伏扶贫农户贷款专项产品,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额度最高可达5万元,贷款期限最长10年。截至9月末,光伏扶贫农户贷款8440万元,增加8090万元。三是做好旅游扶贫金融服务。制定《县域全域旅游“十百千”工程实施方案》,加大对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支持力度。已为蒙阴岱崮景区、沂南竹泉景区等3个贫困地区旅游项目审批贷款3.8亿元。创新推出农家乐农户贷款、农民创业贷款等特色产品,累计投放贷款1.1亿元,支持550户农户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四是探索“投贷结合”支持贫困地区重大项目。为沂南县城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承销发行了5亿元扶贫社会效应债券,期限10年,发行募集的资金全部用于沂南县脱贫攻坚工程项目。本次扶贫社会效应债券,是全国金融系统首支扶贫社会效应债券,不仅在扶贫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我国金融市场产品的重大创新。

  二、探索扶贫新模式,提高精准扶贫的可持续性。一是创新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链带动扶贫模式。依托庞大的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客户群体,对产业链上下游贫困户提供支持。推出“政府扶贫资金+财政贴息+农行+企业+农户”扶贫模式,为沂水县大地玉米等龙头企业发放贷款7700万元,带动贫困户1500余人;推出了“让利资金+龙头企业+农行+农户”扶贫模式,对蒙阴县万华食品等7户企业发放贷款5830万元,执行基准利率,惠及近1200户贫困户。到9月末,全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余额294.6亿元,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服务覆盖面达到91%;信贷支持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客户2.05万户,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贷款余额39.8亿元,增加5.7亿元。二是创新扶贫特色信贷产品。按照“一县一业、一行一品”的思路,因地制宜创新了“牡丹贷”“阿胶贷”“大蒜贷”等特色产品,支持贫困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到9月末,发放“牡丹贷”1.2亿元、“阿胶贷”235万元;“两权”抵押贷款余额1.9亿元,增加1.75亿元。积极探索互联网金融三农融资新模式,为2840户水果种植户办理“金穗快农贷”网络信用贷款,审批贷款,8800万元。创新推出政府、担保公司、银行、扶贫主体四方参与的“扶贫四联贷”产品,搭建“政银担”合作平台,已准入县域政策性担保公司20家,核定担保额度61.6亿元,有效解决了扶贫主体融资担保难题。三是探索互联网金融扶贫新模式。今年,农业银行把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确定为三农金融服务工作的“一号工程”,在扶贫开发重点县等区域,推广“惠农E通”电商服务平台,打造贫困地区特色产品网络销售、网络支付、网络融资的绿色通道。到9月末,全省县域“惠农E通”商户达6.9万户,占全行的62%;交易额9.5亿元。加大惠农金融服务渠道建设力度,有效扩展“惠农通”服务点覆盖面,到9月末,布放电子机具10.7万台,覆盖4.3万个行政村,覆盖率达76%。积极推进惠农通对接互联网工程,上线“惠农e商”惠农通服务点总量1.56万个。

  三、做实扶贫工作机制,增强金融扶贫内生动力。一是制定金融扶贫专项规划。出台《金融扶贫工作方案(2016-2018年)》《做好2017年金融扶贫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通知》等专题文件,实施政府增信机制推广等扶贫“九项行动”,落实考核、信贷规模等“七项保障措施”,建立了“目标精准、政策精准、产品精准、考评精准”的金融扶贫工作机制。二是强化考核评价。在2017年全省农行三农金融分部考核中,专项设置金融扶贫贷款考核指标,权重占4%,并单独配置扶贫贷款规模,实施利率定价优惠,贷款利率优惠力度与企业直接帮扶贫困户数量相挂钩,有效降低了扶贫主体融资成本,激发了扶贫工作活力。三是优化扶贫信贷业务流程。出台扶贫重点县优惠政策。针对贫困地区特色农业资源和旅游等产业,出台差异化的信贷政策。对金融扶贫业务专设绿色通道,优先进行受理,优先进行审查审批,优先发放,提高服务效率。四是加大自主扶贫工作力度。以驻村“第一书记”为平台,先后向济宁泗水县圣水峪镇皇城村、聊城莘县贾庄村派驻副处级“第一书记”,通过党员结对帮扶、养殖帮扶、捐赠帮扶等模式,帮助村民尽早脱贫。累计争取省扶贫办产业扶贫、省交通厅基础设施扶贫等重点扶贫项目5个,涉及资金362万元。为皇城村营里小学捐赠电脑、文具、电教室,建设道路“户户通”,直接捐款近100万元,带动财政及各类社会捐赠1000多万元,有力带动了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农行山东省分行)

编辑:刘栋